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
类风湿性关节炎(RA)简称类风湿,是以慢性、对称性、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(皮下结节、心包炎、胸膜炎、肺炎、周围神经炎等)为主要临床表现的,病因未明的,尚无特异性诊断指标的自身免疫炎性疾病。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对称性的多发性小关节炎,以手、腕、足等关节最常受累;早期呈现红、肿、热、痛和功能障碍,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硬和畸形,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缩,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。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,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(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、骨组织、关节韧带和肌腱),其次为浆膜、心、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。所以,病人除了有以上关节炎的表现外,还可有其他全身性表现,如发热、疲乏无力、体重减轻、皮下结节、心包炎、胸膜炎、周围神经病变、眼病变、动脉炎等。由此可知,所谓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并非只是关节发生了炎症病变,而是全身性的广泛性病变。
类风湿的症状
1.发热是风湿病的常见症状,可为低热、中等度发热、也可为高热,往往可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,一般无寒颤,抗生素无效,同时血沉快,如系统性红斑狼疮、成人斯帝尔病、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、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。
2. 疼痛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,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。风湿病的疼痛中,起源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,然而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也可见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病变。关节痛、颈肩痛、腰背痛、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病的主要表现,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。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对称性的关节肿痛,手指关节、腕关节尤为明显;强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,休息时加重,可伴有足跟痛、红眼;风湿性多肌痛有颈肩痛、肢带肌的疼痛及肌无力。
3.皮肤黏膜症状:系统性红斑狼疮、皮肌炎/多肌炎、白塞病、脂膜炎、干燥综合症可有皮疹、光敏感、口腔溃疡、外阴溃疡、眼部症状、网状青紫、皮肤溃疡等。
4.雷诺氏征: 指(趾)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,然后发紫、发红或伴有指(趾)端的麻木、疼痛,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,可见于硬皮病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。
5.肌肉可有肌肉疼痛、肌无力,肌酶升高、肌电图表现为肌原性损害等,如皮肌炎/多肌炎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。
6.系统损害:有些风湿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有多个器官的损害,如表现为心脏炎(心包炎、心肌炎、心内膜炎)、肾脏损害(蛋白尿、血尿、浮肿、高血压、肾功能衰竭)、血液系统(白细胞减少、红细胞减少、血小板减少、容血等)、呼吸系统(间质性肺炎、肺动脉高压、胸腔积液)、消化系统(肝功能损害、黄疸)等。
7.常有自身抗体:抗核抗体、抗ds-DNA抗体、抗ENA抗体、抗血小板抗体、抗心磷脂抗体、类风湿因子等。
类风湿的诊断标准
对于任何疾病都应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,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晚期类风湿病人,因多已出现多关节病变及典型畸形,所以诊断多无困难。但在本病的早期,仅少数关节受累时,诊断常比较困难。尤以单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,仅靠病史和临床表现决不能确诊。那么,怎样正确诊断类风湿病呢?美国风湿病学会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之后,在1958年提出了经过修改的诊断标准,目前,很多国家都采用这一标准。
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治疗
一、风寒痹阻证
【临床表现】肢体关节冷痛,游走不定,遇寒则痛剧,得热则痛减,局部皮色不红,触之不热,关节屈伸不利,恶风畏寒,舌质淡红或舌苔薄白,脉弦缓或弦紧,或浮。
【证候分析】寒为阴邪,主收引凝滞,风性清扬上行而数变,故风寒之邪侵袭人体,闭阻经络关节,而致气血运行不畅,可见肢体关节冷痛,屈伸不利,痛无定处;寒为阴邪,阴盛则寒,故局部皮色不红,触之不热;遇寒则血脉更加不畅,故痛更剧,香热则气血畅,故痛减;舌质淡红,苔白,脉弦缓或弦紧为寒邪之象,脉浮为风邪外感之象。
【治则治法】祛风散寒,温经通络。
【方剂】防风汤加减。
【方解】防风、麻黄祛风散寒;肉桂温经散寒;当归养血活血,有“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”之意;秦艽,除风湿、止痹痛;葛根解肌止痛;茯苓健脾渗湿;姜、枣、甘草和中调营,且生姜有助诸药发表散寒之意;诸药相合,有祛风散寒、温经通络之功。
二、风湿痹阻证
【临床表现】肢体关节肌肉疼痛、重着、游走不定,或有肿胀,恶风、汗出、头痛、发热,肢体沉重,小便不利,舌质淡红,舌苔薄白或腻,脉浮缓或濡缓。
【证候分析】风为阳邪,其性开泄,善行而数变,可见疼痛游走不定;风邪袭表,卫气不固,而见汗出、恶风;卫阳与风阳相搏而见发热,风为阳邪,易袭阳位,可见头痛;湿为阴邪,其性重着粘滞,湿邪侵袭,留而不去,可见肢体关节沉重疼痛;湿伤脾胃,运化失司,水液不循常道,故见肢体关节肿胀,小便不利;舌质淡红,舌苔薄白或腻,脉浮缓或濡缓均为风湿外袭之象。
【治则治法】祛风除湿,通络止痛。
【方剂】蠲痹汤加减。
【方解】方中以羌活、独活、桂枝、秦艽、海风藤、桑枝祛风除湿通络;辅以当归、川芎活血化瘀;木香理气;乳香伸筋活络止痛,并以甘草调和诸药。偏风胜者,可加防风;偏湿胜者、可加防已、苡仁、苍术;兼寒者,加制附子;痛在上肢者,可加桑技、桂技、姜黄;痛在下肢者,可加牛膝、续断。
三、寒湿痹阻证
【临床表现】关节肿胀疼痛,痛有定处,晨僵屈伸不利,遇寒则痛剧,局部畏寒怕冷。舌苔薄白,脉浮紧或沉紧。
【证候分解】人体营卫气血不和,复感风寒湿邪,发而为痹。寒为阴邪,主收引凝滞,气血为寒邪所阻遏,经脉不通而见关节疼痛;遇寒则邪愈盛,而经脉不利尤甚,疼痛更剧;湿性重浊粘滞,寒湿相合,痛有定处而不移,而见局部畏寒怕冷;舌苔薄白,为风寒湿之象,脉浮紧为风寒偏 盛,脉沉紧为寒湿偏盛。
【治则治法】疏风散寒,祛湿通络。
【方剂】乌头汤加减。
【方解】乌头大辛大热,祛风除湿,温经散寒;麻黄助温阳散寒止痛;白芍养血;黄蔑益气,使气血调畅;白蜜 能解乌头之毒。全方共奏祛风除湿,温经散寒止痛之效。病在上肢可加桑枝、桂枝;病在下肢可加独活、牛膝。四、风湿热郁证
【临床表现】关节红肿疼痛如燎,晨僵,活动受限。兼有恶风发热,有汗不解,心烦口渴,便干尿赤。舌红,苔黄或燥,脉滑数。 【证候分析】素体阳盛,内有蕴热,复感风寒湿邪可郁而化热,或风寒湿邪阻经络日久化热,或为感受风湿热邪所致。热为阳邪,阳盛则热,故可见发热。外邪袭表,卫阳不固而见恶风。湿为阴邪,重着粘滞,可见发热有汗不解。热扰心神,而见心烦,热邪伤阴,可见口渴,便干尿赤。舌红、苔黄,脉滑数为湿热之象,苔燥为湿热伤阴所致。
【治则治法】疏风清热,除湿通络。
【方剂】宣痹汤加减。
【方解】方用防己以清热利湿,通络止痛;蚕砂、苡仁、赤小豆利水渗湿;连翘、桅子、滑石以清热除湿;诸药合用,有清热利湿,通络止痛之功。热盛可加石膏、知母,湿重可加苍术、萆薢,风盛可加羌活、防风、秦艽。
四、寒热错杂证
【临床表现】肢体肌肉关节红肿热痛,但局部畏寒,或自觉发热而触之不热;或肢体关节屈伸不利,得温则舒,甚则关节僵硬、变形,但发热恶寒、咽痛明显、小便黄,大便干,舌红、苔白或舌淡苔黄,脉弦数或弦紧。
【证候分析】寒热错杂证的发生与个人的体质因素和感邪情况有关。若素体阳热偏盛,而感邪偏寒,或素体阴盛,而感邪偏热皆可产生寒热错杂证。肢体肌肉关节红肿热痛,但局部贯寒是由于湿郁化热而寒邪未除,或因机体感受风寒湿邪旧久所致;寒邪伤阳,络脉痹阻而见肢体关节屈伸不利,得温则舒;痹阻日久,筋脉不用,而见关节僵硬,变形;但复感风热之邪,可见发热恶寒,咽痛明显;热邪伤阴而见小便黄,大便于;素体阴虚而复感寒邪可见舌红、苔白;素体阳虚复感风热之邪可见舌淡苔黄;寒热错杂之证常见弦数或弦紧脉。
【治则治法】温经散寒,清热除湿。
【方剂】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。
【方解】方中桂技、麻黄发表散风寒且有温经通络之功;附子温阳散寒,走而不守,通行十二经脉;芍药、知母清里热,生姜、甘草调和诸药。全方配合具有温经散寒,清热除湿之功效。热重可加生石膏、黄芩忍冬藤以清热;寒盛可加羌活、川芎、细辛以温经通络;关节疼痛明显可加用全蝎、蜈蚣等虫类药以通络止痛。
五、热毒痹阻证
【临床表现】关节红肿疼痛明显,得冷则舒,壮热烦渴,面赤咽红,溲赤便秘,舌红或红绛,苔黄或黄腻,脉滑数或弦数。
【证候分析】素体阳热偏盛或阴虚有热,感受风寒湿邪,郁久化热,或感受热毒之邪,“热为火之渐,火为热之极”,热盛终成火毒,火毒流于关节而见关节红肿疼痛明显,得冷则舒;热毒内入营血,可见壮热烦渴;或迫血妄行而见肌肤红斑;面赤咽痛,溲赤便秘,舌红、苔黄,脉滑数或脉弦数均为热毒炽盛之象。
【治则治法】清热解毒,凉血通络。
【方剂】清瘟败毒饮加减。
【方解】方中重用石膏以清气分之热;用犀角清热凉血;黄连、黄芩清上焦这热;丹皮、栀子、赤芍清泄肝经之火,连翘、玄参散上焦浮游之火;生地、知母滋阴清热,全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养阴之功。高热不退可加羚羊角清热;大便函不通可加大黄以通腑泻热;关节红肿明显可加用忍冬藤、桑枝、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通络。
六、痰瘀互结证
【临床表现】关节漫肿日久,僵硬变形,屈伸受限,疼痛固定,痛如锥刺,昼轻夜重,口干不欲饮。舌质紫暗,苔白腻,脉细涩或细滑。
【证候分析】风寒湿邪外感而致痹,湿邪阻滞气机,脾胃运化失司,水湿内停,可聚而为痰。寒、痰、湿皆可阻滞气机,使血行不畅而瘀血内生,或外因跌扑损伤,而使血溢脉外而成瘀。痰瘀皆为有形实邪,留滞于关节、肌肉,阻滞血脉,局部失养,而见关节漫肿,僵硬变形,屈伸受限,痛有定处。入夜阳入于阴,血行缓慢,脉络瘀滞更为明显,故疼痛昼轻夜重。舌质紫暗,苔白腻,脉细涩或细滑皆为痰瘀互结之象。
【治则治法】活血祛瘀,化痰通络。
【方剂】身痛逐瘀场合二陈汤加减。
【方解】方中桃仁、红花、川芎、当归养血活血;没药、五灵脂、地龙、香附理气活血,化瘀通络;秦艽、羌活祛风胜湿,通络止痛;牛膝补肝肾,强筋骨;甘草调和诸药。二陈汤用以操湿化痰。两方相合用于痹久不愈,痰瘀互阻之证。若痰留关节,皮下结节,可加胆南星、僵蚕、白芥子以涤痰通络。若痰瘀日久,可加用炮甲片、乌梢蛇、白花蛇、蜈蚣等虫类药以搜风通络。若神疲乏力,气虚明显者,可用党参、黄芪等补气之品;若阴寒内盛者,可用附子、桂枝以温经通络。若见关节红肿热痛、口渴、咽癌、尿黄者,可用忍冬藤、桑技、连翘等以清热通络。
七、肾虚寒凝证
【临床表现】关节疼痛肿胀,晨僵,活动不利,畏寒怕冷,神倦懒动,腰背酸痛,俯仰不利,天气寒冷加重,舌淡胖,苔白滑,脉沉细。
【证候分析】或因素体肾虚,复感外寒,或因痹病日久及肾,伤及肾阳。寒为阴邪,阻滞脉络关节,而见关节疼痛肿胀,晨僵,活动不利。肾主骨、生髓,肾阳为人体元阳。肾阳不足,温煦失司,而见畏寒怕冷,神倦懒动,腰为肾之府,肾阳不足而见腰背酸痛,俯仰不利,天气寒冷则加重。舌淡胖,苔白滑,脉沉细为肾虚寒湿凝滞之象。
【治则治法】补肾散寒,温阳通络。
【方剂】消阴来复汤加减。
【方解】方中用鹿茸温阳以补肝肾,强筋骨为主药: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,通行十二经脉,走而不守,可温阳散寒通痹;补骨脂、菟丝子、狗脊暖肝肾;牛膝、独活补肝肾,祛风除湿;拘杞子补肝肾,益精血;益智仁温中散寒;小茴香温肾止痛;木香行气;当归养血活血;生姜、大枣调和诸药。本方以温肾散寒为主兼以祛风除湿通络。痛剧者可加羌活,独活以除温止痛;湿重可加苍术、防已、生薏仁等。
八、肝肾阴虚证
【临床表现】病久关节肿胀畸形,局部关节灼热疼痛,屈伸不利,形瘦骨立,腰膝酸软。伴有头晕、耳鸣、盗汗、失眠、舌红、少苔、脉细数。
【证候分析】或因素体肝肾不足,或因痹久伤阴,在 痹病发病之初和痹病后期皆可见肝肾阴虚之象。肾主骨,肝主筋,肝肾之阴不足,筋骨失养,而见关节肿胀畸形,屈伸不利;虚火内旺,而见关节灼热疼痛;肝肾阴虚,可见形瘦骨立,腰膝酸软;肝体阴而用阳,肝阴不足,肝阳上亢可见头晕耳鸣;入夜阳入于阴,蒸腾阴液,可见盗汗;虚火扰心而失眠;舌红、少苔,脉细数为肝肾阴虚之象。
【治则治法】滋补肝肾,强筋壮骨。
【方剂】左归丸加减。
【方解】方中熟地黄、山萸肉、菟丝子、枸杞子填精血补肝肾;山药健脾益气;龟版滋阴潜阳;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,可峻补精血;怀牛膝补肝肾,强筋骨;本方以补肝肾益精血为主。若关节灼热,盗汗明显可加黄柏,连翘以清热;关节疼痛明显可用桑寄生,独活等品以补肝肾,祛风湿;若血瘀明显可加用蜈蚣、乌梢蛇、地鳖虫等以活血化瘀、通络止痛。
九、气血亏虚证
【临床表现】关节疼痛,肿胀僵硬,麻木不仁,行动艰难,面色谈白,心悸自汗,神疲乏力。舌谈、苔薄白,脉细弱。
【证候分析】大病或产后气血两虚,或素体气血不足,卫表不固,易为风寒湿邪外感而致痹病的发生,或痹病日久气血衰少,可见气血两虚之痹证。气血不足,血行无力,致血虚血瘀;经脉关节不利而见关节疼痛,肿胀僵硬;血虚肌肤失养,而见麻木不仁;筋脉失养,而见行动艰难,神疲乏力;血虚不能上荣于面,可见面色淡白;心脉失养,可见心悸;气血不足,卫外不固,可见自汗;舌淡、苦薄白,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象。
【治则治法】双补气血,祛邪通络。
【方剂】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。
【方解】方用黄芪补气固表;桂枝通阳活络,并能温经散寒;配芍药以调和营卫;配当归与黄芪合而为当归补血汤,具有良好 的气血双补的作用;可酌加人参、白术、甘草、以健脾益气;加鸡血藤以养血通络;加独活、秦艽、防风以祛风湿、止痹痛、加杜促、川断、牛膝、桑寄生以补肝肾、强筋骨。
类风湿性关节炎药浴法
(1)三枝熏洗方
药物组成:樟树枝、桑树枝、柳树枝、艾叶各120g。
功效:温经通络止痛。
主治:周身风湿痛。
用法:上药加水100市斤,放入大锅内煎煮10分钟,备用。先预备大水缸1口,放在避风之密室。缸内放高、低小木凳各1条,将煎好的药水连药渣倒入缸内,患者赤身入缸,坐在高木凳上,脚踏低木凳。以厚布将患者颈部以下(头露在外)和缸周围覆盖熏之。待周身汗出透时,须用干毛巾拭净全身汗水,出缸上床避风盖被静卧。
(2)黄柏外洗方
药物组成: 黄柏20g,苦参、浮萍、地肤子、蛇床子各10g。
功效:清热除湿,消肿止痛。
主治: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见关节肿痛。
用法:上药加清水煮沸后,将药液倒入盆内备用。用消毒毛巾蘸药液擦洗患处,每次擦洗5 ~10分钟,每日3次。
备注:在应用外洗方时,同时配用三藤通痹汤(忍冬藤、鸡血藤、夜交藤、秦艽、牛膝各20g ,没药10g,桑寄生、黄芪、当归、连翘各20g,生甘草10g),水煎内服,效果显著。
(3)蠲痹沐方
药物组成:生川乌15g,生草乌15g,生马钱子10g,酒白芍20g,透骨草15g,细辛10g,莪术 15g,制乳没15g,制南星12g,威灵仙15g,桑寄生15g,仙灵脾10g,皂角刺15g。
功能:温经散寒,活血通络,蠲痹止痛。
主治:类风湿性关节炎,风湿性关节炎等。
用法:将上药研细末装入布袋内,用适量清水浸泡1小时,文火煎50分钟,制成溶液。将患病部位浸泡在药浴液中,要略加活动。然后再将药渣袋趁热外敷患处,每天治疗1~2次。1 剂药可使用2天,一般10天为1疗程。
备注:临床上可以此方为基本方随症加减。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,加忍冬藤、络石藤、生地、黄柏,并减少川、草乌之用量;关节酸痛、游走不定,加防风、羌活、独活;痛有定处,疼痛剧烈,加大川、草乌用量,并加桂枝、海风藤;肢体酸痛重着,肌肤不仁,加炒苍术、川朴、?褫膊荨⒑M┢ぃ槐灾だ?时较久,反复发作,关节僵硬变形,加穿山甲、白花蛇等。
(4)淋渫乌头散
药物组成:乌头(生用不去皮)30g,木鳖子(去壳)30g,白芥子30g,鳖甲30g,杏仁(生用)40 g。
功效:温经散寒,化瘀通络,祛痰止痛。
主治:一切顽痹及筋骨疼痛挛急。
用法:将上药研为粗末,加水3000ml,煎数沸去渣,乘热淋渫患处,冷后再加热,复淋渫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