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古代历法,结合五行学说,长夏应是位于“大暑”至“处暑”之间的时间。“处暑”的“处”是结束的意思,“处暑”就是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。据此推算,长夏包含了“立秋”。立秋为秋季的开始,“秋”是庄稼快成熟的意思。事实上如果根据“平均温度”划分季节,须五天的平均温度在20℃以下的,才算是秋天,所以这时许多地区实际上还没有进入秋天。
立秋虽然标志着秋季的开始,但立秋前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通常还是较高,空气的湿度也还很大,人们不但感觉不到秋凉和秋燥,反而到处都是闷热潮湿的感觉。“湿”是指外界环境的湿度大。同气温一样,湿度也是影响人体舒适与否的重要因素。
中医认为湿为阴邪,容易阻遏气机,影响体内气的运行。再加上人们在夏季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,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,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,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,使长期处于“虚弱”的肠胃不能一下子承受,导致消化功能紊乱。湿滞大肠,传导不利,可见大便黏滞不爽;湿蕴下焦,膀胱气化不利,可使小便涩滞不畅;湿邪犯脾,则可使脾气受阻滞,导致运化功能失常,出现腹胀、便溏、食欲不振等症;湿性趋下,易伤人体下部,临床所见的下肢疮疡、下肢浮肿、下肢关节股份酸痛,以及淋浊、带下、泄痢等病症,便为湿邪所致。
“脾胃是元气之本,元气是健康之本”。“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。”因此,长夏养生还应以健脾祛湿为主。下面罗列一些常用药物和食物以供长夏健脾养生之用:
健脾益气方面:常用中药有人参、党参、白术、山药、大枣、茯苓、薏苡仁、莲米、芡实等。常用食物有糯米、黄花菜、蕈类、鸡、鹌鹑、羊奶、葱、蒜、豆豉等。
健脾开胃方面:常用中药有砂仁、白豆蔻、山楂、麦芽、谷芽、神曲、鸡内金等芳香醒脾、开胃进食、消积化滞的药物。食物为萝卜、猪骨、猪瘦肉等。
健脾祛湿利尿方面:常用药物主要有赤豆、白茅根、陈皮、冬瓜皮、薏苡仁、茯苓、白术等。常用食物有玉米、冬瓜、马齿苋、洋葱、鲤鱼、鳝鱼、泥鳅、田螺、鸭肉、黄豆芽、莴笋等。
|